主页 > 比特派钱包和imtoken哪个安全 > 区块链技术如何与征信行业结合?

区块链技术如何与征信行业结合?

更正:受益于十一长假和曲老师的讨论(现在怎么懒得改了),发现之前的思路有些问题,尤其是大数据征信领域,行业理解的很清楚,所以添加新的内容。如果你有耐心,你可以检查一下。新的内容更加详细,重点是对计划的讨论。老内容主要是整理思路。

※※※※※※※※※※※※※手动分隔符※※※※※※※※※※※※※

大数据信用报告也是如此。看起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仔细观察后,还是有很多问题。首先,数据的收集非常成问题。更何况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远没有数字化(有些东西能不能数字化很难说)。即便做到了,如何评价,设定多少维度,设定多少指标,如何跟上现实世界的快速变化,这些仍然是个谜。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方向不对,还是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毕竟,大数据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精确的思考。回过头来看,现在有一套逻辑在线,还有一套逻辑离线。用线下逻辑来做线上的事情,一定是一种愚蠢的做法。但是有许多信用报告机构仍然这样做。当然,没有办法改变它,虽然成本更高。至于大数据征信,试图用线上逻辑覆盖线下逻辑,怎么说呢,大方向可能没问题,但终究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用区块链来做,不应该是这样的,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只要大家把最基本的数据放到链上。至于具体的流程区块链技术段子,征信机构是怎么做的,在“黑匣子”里怎么操作,那是他们的事,区块链技术服务商不需要介入,也没有能力介入。生态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分工明确。此外,现阶段不可能使用区块链进行数据清洗。区块链需要分布式一致性原则。数据框架存在根本冲突。因此,必须改变思维。区块链不一定用在具体的征信流程中,但它可以帮助征信机构进行协作,降低成本,扩展服务。一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不会在这里多说。具体怎么做?简单,数据共享。当然,数据共享有多种形式。考虑到区块链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先来看第一个方案(由潮汐网总裁王晓明先生提出),简单描述如下:各方将原始数据保存到自己的数据库中,向区块链提交少量汇总信息存储,有查询请求通过区块链转发给原始数据提供者进行查询,让各方在不泄露自身核心业务数据的情况下查询外部海量数据。这样,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授信客户的多债问题,而且数据交易、组织协作、行业监管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个制度是比较封闭的,也就是说,它只是改进了原有的征信制度,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并没有为社会创造过剩的信用财富。

所以,让我们尝试另一种解决方案。总体思路如下。首先,参与者仅限于 SME-Non-Bank,然后创建一个联盟链。交易发生的地址,而且地址在不断变化,很难找到关联,所以数据可视为脱敏)并发布到链上,同时共享黑名单系统,根据提供的交易信息获取相应的交易信息。令牌。这样,在用户授权后,各方就可以追踪账户上的交易地址并支付相应的合约费用,从而了解用户过去的还款记录和当前的债务情况。另外,如果征信机构想了解系统中某个用户的信用状况,在获得用户授权并征得相关机构同意并发送相应代币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链接到原数据库。查询用户信用状况的手段。甚至以后可以尝试将用户纳入“记账人”,发展成公链,进一步完善生态,不断产生信用。这也符合信用生产的发展逻辑。依托区块链技术,“自查信用”值得一试。

我们现在看到两个暂定选项,如果可行的话,每个选项都有优点和缺点。然而,有两个问题仍未解决。一是数据造假问题,二是刷信问题。关于数据造假,这在之前的方案中确实是个问题,因为链上数据的产生与资金的发放无关,所以不能如实反映真实情况。为了自身利益,各个征信机构自然存在。数据欺诈的动机。后一种方案由于数据在链上是公开透明的,所以不会出现类似情况。

※※※※※※※※※※※※※手动分割线※※※※※※※※※※※※※

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试图系统分析一下(长文慎入):

总的来说,目前个人征信业务存在以下瓶颈:一.数据太少,质量太差,信用相关性太低,难以准确判断用户的信用;二.相关机构不想分享自己的数据,但需要获取第三方数据; 三.用户数据归属不明,且出于用户隐私和安全考虑,数据难以流通,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引用和总结之前朋友的“打假”文章,熟悉CEO的书:区块链征信纯属扯淡)

区块链真的有助于这些问题的实质性解决吗?在短期内,这似乎更加困难。因为这不是区块链本身实现的,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参与,但是区块链提供了去中心化的互助合作机制,安全高效的记账机制,开源的民主共识机制,建立包容、开放、民主化的信用体系。 【江海。 (2015)。区块链技术具有颠覆性意义。中央广播网。引自

中科院江海:区块链技术具有颠覆性意义

]因此,如果我们放眼长远,我们会发现区块链底层协议的创新对于征信行业来说意义重大。在《区块链:新经济蓝图》一书中,作者 Melanie Swan 从宏观角度审视了互联网依赖数据的发展阶段,将数据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数据是杂乱无章,且未经过充分测试;第二阶段,随着大数据和大型社交网络的兴起,通过大数据的交叉核对和推荐,所有的数据都会按照质量进行筛选,这些数据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排序的某些人工智能算法的质量;第三阶段,是区块链让数据进入这个阶段,即通过全球共识区块链机制获得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基于互联网的全球信任来获得。几乎可以说,人类获得了目前信用基础最坚实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这样,个人征信的三大瓶颈有望得到解决。为什么有用的数据这么少?质量太低?相关性太大?由于数据的所有权尚未确立,数据所有者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市场主体难以充分参与。再加上机构层面缺乏有效合作,零和博弈盛行,高质量的数据流通和交易更是难上加难。如果我们把征信行业本身看成一个系统,我们会发现它处于一个非常混乱的状态。让它有条不紊地朝着“熵减”的方向前进,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让这​​些“麦克斯韦恶魔”中的每一个都能够发挥其全部作用,通过确保系统能够实现一种分布式智能通过执行底层协议处于“低熵”状态。 【韩枫。 (2016)。区块链构建全球信用协议。巴比特。引自

区块链——未来全球信用的基本协议

]而目前的问题恰恰是数据产权不明确,市场难以形成基本共识。自然,“麦克斯韦恶魔”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整个系统处于低效且不稳定的状态。

那么,区块链可以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首先,在个人层面,区块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数据主权,产生自己的信用资产。这是个人信用生产的基础,也是我们未来重要的资产来源和保障,也有利于征信机构降低信用生产成本。前面我们提到,用户数据的所有权错配,掌握在各大互联网公司手中,我们很难控制自己的隐私数据,更别说授权了。而且,这些互联网大公司各自垄断了一个市场,在用户数据的获取上非常有优势。在他们构建的生态闭环中,用户数据更完整,获取成本更低(有时甚至几乎免费),变现渠道。他们更加多元化,由此产生的“数据垄断”也为他们带来了更丰厚的利润、更强的话语权、更重要的社会地位以及可能凌驾于用户至上的特权。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警惕,防止他们侵犯用户的合法权益,因为任何中心化组织理论上都有可能作恶,更何况类似的​​事情实际上已经发生过。此外,这会形成相互封闭、相互隔离的数据孤岛,使数据难以充分发挥其价值——这不仅是互联网公司的孤立案例,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和数据全球化的时代,如果大数据仅仅掌握在互联网企业的手中,全球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就无法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段子,因为互联网企业只能靠自己封闭形成价值转移环形。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数据文件都可以加密,可以直接在区块链上进行交易。那么我们的交易数据将来可以完全存储在区块链上,成为我们的个人信用。所有大数据都将成为所有人产权清晰的信用资源,这也是未来构建全球信用体系的基础。 【韩枫。 (2016)。区块链构建全球信用协议。巴比特。引自

区块链——未来全球信用的基本协议

] 不仅如此,正如 Shawn McCarthy 所说,区块链还可以帮助在政府和公民之间建立新的关系,从而可以公开透明地收集和共享数据。这样,“所有”分散在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个人数据都可以得到充分聚合,取自用户,为用户所用,促进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与社会的互联互通。

更重要的是,物联网时代,千亿智能设备如潮水般涌入,海量数据将不断涌现,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等待人们去发现。如果数字资产所有权成功实现,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财富。但是,这需要完成对现有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的改造。在这方面,区块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它为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数据组织方式,也为“智能合约”的未来预留了广阔的空间,但需要真正的落实,除了技术本身的发展和完善,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完成对既得利益者的颠覆和挑战的关键。

好消息是,相关实验已经在进行中。例如,国内很多金融机构都在实施以区块链技术为物理层技术结构的积分制。在享受普通积分功能的基础上,用户还可以通过“红包”的形式将积分转给好友。随着更多公司的加入,用户还可以兑换其他公司发行的区块链信用,让客户真正拥有掌控自己数据的权力。由此我们看到了区块链作为共享经济(或共享金融)基石的巨大潜力。 [李其磊.(2016).Blockchain + Big Data: A Subversive Solution. Shared Finance. Quoted from

区块链+大数据:颠覆性解决方案

P2P协作、信用确认、智能合约的结合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而区块链为此提供了牢不可破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共识。一旦建立了人、人、物、物之间的智能点对点互联网络,就会形成信用生产闭环。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全网记账和P2P协作建立相互信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区块链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信用的基础协议和范式。 【韩枫。 (2016)。区块链构建全球信用协议。巴比特。引自

区块链——未来全球信用的基本协议

]那样的话,不仅信用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而且随着交易的虚拟化、智能化,很多交易也会转化为投资行为,给人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从而带来整个市场。繁荣。届时,区块链将真正上升到治理层面,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 [曹峰.(2016).区块链重构大数据改变一切。巴比特。引自

博士。曹峰:区块链重构大数据改变一切

】只有这样,一个真正属于消费者和大众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其次,在组织层面,区块链也可以带来很多变化。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数据收集和清理。传统征信业务受限于收集少量高度相关的结构化数据,更多地强调经济因素,而其他方面相对忽略。但人们的信用显然并不完全由经济因素决定。要做出准确的评估,无疑需要全面、多维度的数据收集。当然,这对于传统的征信报告来说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如何用旧的视角来判断新的呢?进入信息自由公证时代,在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配合和监督下,每一条信息都可能被记录下来,并且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一条信息的真实性。数据问题将因此得到极大改善。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海量数据采集和评估的巨大成本,也解决了传统征信因各种因素无法进行各种信用评估的问题,从而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在——深度拓展信贷服务。另外,在信用确认的基础上,如果以用户为数据聚合点,连接各个企业和公共部门,再进行数据授权,可以完美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同时保证用户隐私和安全,所有数据来源。数据不会泄露给外界。区块链数据库作为优质的信息门户,也可以帮助我们消除大量重复性工作,完成大数据的重构,将大大降低数据清洗的成本,解决困扰我们的数据噪声问题。很久了。

第二,数据共享与协作。尽管互联网带来了大数据空前的繁荣,但与之相关的信任鸿沟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为目前主流的数据库技术架构是私有的、中心化的,价值传递和互信的问题在这个架构上永远无法解决。 [李其磊.(2016).Blockchain + Big Data: A Subversive Solution. Shared Finance. Quoted from

区块链+大数据:颠覆性解决方案

] 然而,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人们开始表现出极大的变革决心。如果中心化系统架构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不转向区块链呢?帮助征信机构自动记录海量信息,作为网络节点以加密形式存储和共享机构内客户的信用状况,实现信用资源的共享、共建、共享,聚合成一个自信和分散的分布式系统。甚至有人设想了一个完整的区块链征信方案,这里只简单介绍一下:所有参与者将原始数据保存到自己的数据库中,提交少量汇总信息到区块链存储,查询请求通过区块链转发给原始数据提供者查询,让各方在不泄露自身核心业务数据的情况下查询外部海量数据[王晓明.(2016).Blockchain3.0(1< @2):区块链征信重构现有征信模型。币侃。引自

Bizkan-Blockchain3.0(1<@2):区块链信用重构重构现有征信模式

]。这样,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授信客户多债的问题,而且数据交易、组织协作、行业监管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这些都是以往互联网框架下无法实现的当然,这种方案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最根本的问题是绕过了用户这个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很难形成完整的生态。

第三,系统维护和业务拓展。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区块链帮助征信机构消除冗余数据,大规模解决数据有效性问题(包括时效性),还可以通过点对点交易降低运营成本和协作成本,去除不必要的中介环节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效率。而一旦公众对此有了信心,征信机构的征信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基于技术和共识的信任比中心化维护方式可靠得多,至少在成本上是这样。此外,区块链可实现信用评估、定价、交易和合同执行全过程的运营管理自动化,从而降低人工、柜台等实体的运营成本,可大幅提升银行信用业务处理规模信任码技术使信用产品的全流程具备动态规划能力,从而大大拓展了信用产品的创新空间。 [郑尧、董大勇。 (2016). 区块链对银行客户信用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 引自

区块链对银行客户信用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第四,系统安全和隐私保护。不同于传统的中心化数据维护方式,在区块链中,每一个完整的节点都参与到系统的维护中,因此区块链有一个显着的安全特性:没有单点故障。也就是说,区块链不会因为系统中的某个组件出现问题而影响全局。相比之下,传统数据中心非常容易受到黑客攻击或导致服务器出现内部故障的风险。同时,还存在信息泄露、数据损坏、“内幕交易”等各种风险,极易危害用户的合法权益。对于区块链而言,只要不超过 51% 的节点没有问题或遭受恶意攻击(一般而言),系统就可以继续稳定运行。另外,除了最常见的POW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共识机制,比如POS、DPOS、dBFT等,可以充分满足各行业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

至于隐私和安全,其实有很多误解。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要在“链”上运行,也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得益于许多成熟的密码学技术,我们完全有能力对私人数据进行加密。或者,可以直接采用双数据系统或双私有链的设计,保证用户隐私和安全。这种方式也考虑到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更容易得到人的支持。 IBM 前金融创新执行架构师 Richard Gendal Brown 直言,“没有不必要的全球数据共享:只有有正当理由的人才能看到协议范围内的数据。我们拒绝所有应该共享的数据。”复制给所有参与者。概念,即使此数据已加密。”

第五,监管要求。区块链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对监管是好是坏,一时间还很难下定论。一般来说,信用报告行业的利大于弊。监管部门可以作为系统的一个节点,加入相关行业或公司设计的区块链,通过合法的方式获得监管权限。这样,当他们发现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时(在他们应该没有看到任何细节之前),他们可以出示凭证并要求相关机构或用户配合,从而获得更详细的信息。相对而言,这样的做法更充分地考虑了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及其概念设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成本和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